메뉴 닫기

海東龍宮寺創建史

> 海東龍宮寺創建史

充滿神秘、變化無窮的大海與人類的歷史源遠流長,既有寧靜的平和亦蘊藏著怒濤的澎湃。

一般大多數寺刹處於深山密林中,但龍宮寺就如其名,是一座臨海而建的水上法堂。據說,無限慈悲的化身——觀世音菩薩居住在海岸孤絕處並乘龍顯靈,因此韓國的觀音信仰大多形成於海邊或島嶼;韓國三大觀音聖地——“襄陽洛山寺、南海菩提庵、海東龍宮寺”之一的龍宮寺,將大海、龍以及觀世音菩薩絕妙地融合在一起,因此比其他地方更靈驗。位於東海最南端的龍宮寺,於1376年由恭湣王時期的王師懶翁大師所建。

當年懶翁大師在慶州芬皇寺修道時,適逢大旱,穀草枯死、人心惶惶,百姓終日埋怨蒼天不降甘露。一日大師夢見東海龍王向其作揖而言:如果在蓬萊山角建寺祈願,則可永保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

後來大師來到此地察看地勢,正屬背山臨水、朝誠暮福之所。初始建寺時,將山名改為蓬萊山,寺名取為普門寺。

自古蓬萊山意指神仙降世的神秘清靜之所、普門則象徵著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廣無邊際的法力。但是在戰火席捲整個韓國疆土的壬辰倭亂時期寺院也被燒毀;在經過三百多年之後的1930年代初,由通度寺雲崗大師重建了普門寺。經過幾屆主持之後,1974年由晸庵大師赴任主持。大師發願要恢復觀音佛地之盛譽,就進入了百日祈願。在回向日夜裏,夢見白衣觀音在五色光環的簇擁之下乘龍升天的景象,由此將寺名改為海東龍宮寺。據傳在此寺求佛祈願,經神靈顯夢之後均可實現一個願望,因此來龍宮寺拜佛的香客絡繹不絕。